独坐幽篁里独享美食的句子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独享美食的句子,明月来相照。
——王维《竹里馆》
以前,总是向往繁华与热闹,
总觉得,只有站在人群中央,
才能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。
时至今日,方才醒悟,
生活本就是场孤独的旅行。
一路前行,一路相逢,
聚散有时,自为常态。
我们能做的,不是去迁就、追逐,
而是学着与自己和解,
既能珍惜相遇,又能陶然独处。
01
那一夜,王维竹林静坐,
映着明月皎洁的清辉,
一人一琴,彼此相伴。
琴声松沉旷远,吟唱幽幽渺渺,
间歇处,只回声了了,
风动林间,竹叶轻摇。
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
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
——王维《竹里馆》
夜已深,万物已归于恬静,
只一轮明月悬挂高空。
人,借着琴音与高歌,
仿佛已达成与周围一切的互动,
仿佛与自然已融为一体,
彼此濡染,物我皆空。
此时,王维已步入晚年,
隐居于蓝田辋川,常独自一人,
却无限醉心于这份难得的清幽。
回想当年,高中过进士,就任过高官,
但又因下属牵连,惨遭贬谪。
才开始半官半隐,妻子却突然离去,
除了相守慈母,便是满身孤独。
当初被荣华美满簇拥的他,何曾想过,
原来人生注定要自己独步而行。
以前常常害怕孤独,
总觉得繁华绚烂便是幸福。
后来,被迫独自走了一段路,
震慑于黄河、泰山之威严,
感慨于长河落日之壮丽,
历安史之乱,劫后余生,
才发现,最美的风景,最安然的心,
原来都是在一个人的时候遇见的。
心中无一物,八风吹不动。
幽处静守,独自安放,
无喧嚣尘俗,无纠葛束缚。
可理清心中忧扰,
达拨开迷雾见月明的境界独享美食的句子;
可定心凝神,
在心间修篱种菊,宁静且丰厚。
于独处中,给自己须臾空闲,
怀一颗清醒心,
察春去秋来,辨日新月异,
可凝神、可修心、亦可滋养性情,
也不罔岁月东流,时光消散。
02
林徽因曾说,
“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,
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。”
独处时,依旧能够从容充实的人,
定然是了解自己的人,
于所求与不愿求都甚为明晰。
在我看来,最会独处的,
当属临水照花人——张爱玲。
孤傲、敏感、卓尔不群,
静静地生活,静静地离去,
极致孤独,却又极致地绽放。
自幼,张爱玲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父无情,动辄打骂,毫无半分怜惜;
母无爱,要求苛刻,从未温暖呵护。
本就漂泊无依,心中孤苦,
此后,又遇人不淑,被胡兰成伤害。
只在独处时,才可以远离纷扰,
唯有片叶不沾身,才最是安心。
晚年的她,远渡美国,
不见过往,离群索居。
独处,是她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,
独处,也是她维护自由最高傲的姿态。
卸下伪装,享受独处,
学着接纳自己,与自己相处,
无须曲意逢迎,断绝对外界的依赖。
之后,才发现自己亦可包罗万象,
独自一人,也有千千万万种可能。
03
木心19岁时,曾借口养病,
冒着冬日严寒,带着两箱书躲进深山。
山中寂静肃杀,生活冷清简朴,
山民皆不懂这富家公子因何自找苦吃。
可别人眼中的孤寂清冷,
却是木心心中最妙的存在。
在那里,他终日读书写字,
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日子。
待到冬日过去,他便带着几本书稿归来了。
他说,“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。
如欲相见,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,
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。”
他总是那样精致优雅,神气十足,
辛勤地搭建着自己的艺术世界,
听莫扎特、画画、写诗、讲文学,
即便坐牢、受苦,一生亦不曾停歇。
独享人生,也十分圆满,
没有落寞,只有一个人的风风火火。
杨绛先生曾说:
“人生一世,无非是认识自己,
洗练自己,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。”
人生究竟要活成什么样,
终究还是要由自己说了算。
独处,可以是一种孤独,
同样,也可以成为一种清欢。
04
所谓“闭门即是深山”,
一颗清醒而坚定的心,
才是惬意生活真正的来源。
给自己留些时间,
用宁静拂去所有浮华,
观本心,得清心,持真心,
无畏万象之纷扰,
用最自在的方式,
享最难得的年华。
愿每个不愿辜负时光的人,
都能在平淡的日子中起舞,
在独处中,得心之所属,
在生活中,自由而烂漫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