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形容中华美食的句子,正是春暖花开,草长莺飞的时节。
大家可能正忙着出门踏青,郊游。看春花,春水,看春日里才有的蜂飞蝶舞。
也有的人忙着减脂增肌,正所谓“四月不减肥,五月徒伤悲”。捂了一冬的肉肉,要赶紧趁着天气还没那么热,穿得还没那么少,还没被人发现,赶紧减下去。
而我,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大岛上,正过着与北半球截然相反的季节---秋天。
我这儿,可正是“贴秋膘”的季节呢。
01糖炒栗子和奶油栗子粉
最近晚饭后,下楼散步。在家附近的小路上,看见地上掉落了好多带刺的,绿绿的,毛球一样的果子。抬头看看,才发觉,好像是一棵栗子树。
墨尔本的秋天来得太快了,总觉得夏天的空调还没开几日,市场上就开始卖栗子这种,秋天才有的食物了。
让我忍不住想起在国内的时候,每每到了秋天,最常吃的两样应季美食----糖炒栗子和糖葫芦。
刚炒出来的栗子,包在厚厚的纸袋里,揣在怀里,暖呼呼的。一下子手就暖和起来了。掏一个出来,居然还有点烫手。剥开已经裂开的壳,取出那颗胖胖的,金黄的栗子肉,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,满心欢喜地咀嚼这只属于秋天的美味---糯糯的,沙沙的,甜甜的。
最近翻书柜的时候,刚好想起汪曾祺的《食事》这本书,里面有一章,讲得就是栗子。
他说形容中华美食的句子:
“生一个铜火盆,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,一会儿,砰的一声,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,抓起来,在手里来回倒,连连吹气使冷,剥壳入口,香甜无比,是雪天的乐事。”
这种“火中取栗”的办法,只是他家乡吃栗子方法。
书里还提到昆明的糖炒栗子,是要加糖炒的,吃完手上黏糊糊的,都被糖汁浸透了。
还写道,早先时候北京的东安市场,有个糕点铺子卖奶油栗子粉,需要浇上稀奶油吃,吃起来很痛快的。
我不知道这种吃栗子的方法,听起来挺西式的。
查过资料才知道这个奶油栗子粉,是上世纪初,上海的糕点师傅,参考了外国人的口味,发明的“西式点心 ”。想吃它,得去有些年头的老派高级宾馆的甜品部,或者西式面包店,才能一饱口福。
还有梁实秋的《雅舍谈吃》一书中,也提到了,北平西车站食堂这个出名的西餐厅,里面的奶油栗子粉是一绝。
“栗子磨成粉,就好像花生粉一样,干松松的,上面浇大量奶油。。。用小勺取食,味妙无穷。”
还发现了一个挺有趣的事儿。梁实秋在书里吐槽了汪曾祺爱的那家店,
“东安市场的中兴茶楼和国强西点铺,后来也仿制(西车站食堂的奶油栗子粉)。工料不够水准,稍形逊色。”
到底哪家的奶油栗子粉好吃,已经不得而知了,可能需要两位大文豪自行辩论一番。
这个甜点倒是把我的馋虫勾出来了。可以趁着秋意正浓,栗子饱满之时,自己在家复刻一下。
02 昆明的吃食----米线
话说这本《食事》对我来说,不但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,适合天晴的时候,泡一壶茉莉花,坐在洒满阳光的靠垫上随意翻看。更是一本非常好的,启发美食灵感的书。
每次想不到最近想吃什么了,翻翻它,总会找到灵感。
最近天气冷了就想吃点热乎乎的东西,过桥米线似乎正合适。
我家附近有一家挺出名的云南菜,想不到吃什么的时候就会去它家,来一份过桥米线。
它家的米线,虽然没有在云南旅游的时候,料给得多。但多少味道还是挺正宗的,尤其是那碗汤,又鲜又烫。米线还没吃,倒先要舀几勺汤来喝喝。
汪老的书里,是这么写米线的:
“。。。一盘生鸡片,腰片,鱼片,猪里脊片,宣威火腿片,平盘铺底,片大,而且薄几如纸。。。汤看来似无热气,而汤温高于一百摄氏度,因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层鸡油。。。这汤万万不能单喝。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,汤一上来,端起来就喝,竟烫死了。把生片推入汤中,即刻就都熟了。。。汤极鲜,真是食品中的尤物。”
看来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这汤再鲜美,也还是等等再喝吧。
03 贴秋膘
人在夏天的时候没什么胃口,只想吃点清淡的,切点黄瓜丝,凉拌一个水果萝卜,配点面条,就能凑合一顿。
到了秋天,不知怎的,胃口就变得好起来。
《蜡笔小新》动画片里面,因为秋高气爽,人也变得慵懒起来,小新每餐都吃超多,变得胖胖的,美其名曰“我变胖秋”。
天一冷,人就容易多吃。好像身体感受到了寒冷,想要在冬天来临之前,多屯点脂肪,让主人过冬。
汪曾祺说北京人的“贴秋膘”有特殊的含义,就是要吃烤肉。
而“炙子”烤肉是比较解馋和过瘾的吃法。在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,烧着大块的松木或果木,客人自己用长筷子,把拌好调料的羊肉平摊在“炙子”上烤。
过去,“炙子”太高,大家都要站着烤,或者一只脚踩在凳子上。屋里气温高,外套脱了只剩衬衣,这叫“武吃”。此种场景被形容是
“足蹬长凳,解衣盤礴,一边大口吃肉,一边喝白酒,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。”
现在大家吃烤肉,都是师傅烤好了端进来。一边在一个铁板上加热,一边自己夹着吃,这叫“文吃”。烤肉夹在芝麻烧饼里,香是挺香的,就是少了那么点过去“武吃”的趣味。
从春暖花开到秋叶缤纷,不过是两个季度的时间。半年的光景,一眨眼便过去了。
不论你是在春季的正当时,赏着花,看着水鸟扑楞着翅膀,感叹着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。
还是在萧瑟的秋风中,感怀一句“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”。
四季变迁,总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。读书和美食却可以。
趁天气好,选一本好书,做一桌子佳肴,慰劳一下自己吧。
参考文献:
1.《食艺谈》---孟晖
2.《食事》---汪曾祺
3. 《雅舍谈吃》---梁实秋
本文由蒿艾艾原创。如果你也觉得我的文章不错,欢迎分享关注形容中华美食的句子!以后会继续努力好好写哒。(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发表评论